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如何区分,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的区分

少年时光祭合同事务 2024-04-06 15:29:54 322阅读 举报

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如何区分,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的区分

公民与公民、公民与企业之间的商业、经济行为的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。民事纠纷的合同纠纷开始并无明显的骗取故意,因为一定的客观原因而产生不必要的纠纷,通过协商等方法可以得到解决。合同诈骗属于刑事犯罪,合同诈骗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。
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,诈骗公私财物,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。本法另有规定的,依照规定。

诈骗的社会危害

       1、诈骗罪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,而合同诈骗罪除了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外,合同诈骗属于破坏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,不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,对经济发展产生破坏。

2、诈骗分子的诈骗行为对社会风气,社会公序良俗产生恶劣影响,对人民财产安全产生潜在危险,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。

3、诈骗分子利用信息平台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,损害国家机关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形象和声誉,对政府部门在公民心中的形象有所损害。

合同诈骗行为有哪些特点

1、故意违反诚信原则:合同诈骗的主要特点是实施方在签订或执行合同的过程中,故意违反诚信原则,采用欺骗等非法手段,达到非法获取财物的目的。

2、目的明确:合同诈骗的主要目的是非法获取财物,其行为目标和本质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,而非其他其他方式的合作或成效。

3、协议内容受损:合同诈骗需要通过协议中的条款和内容,来虚假迎合符合受害方的目标和要求,从而实现诈骗行为的目的,导致合同中的内容出现明显偏向实施方的情况。

4、行为具有扇形效应:合同诈骗的传播通常具有扇形效应,一旦第一个受骗的类比,其后的诈骗效应往往会逐渐蔓延,并造成类似的违约和损失。

5、责任严重:合同诈骗一般构成犯罪,对首要责任方和利益方针对案件的救济和赔偿权利也有较大影响,因此行为造成严重的后果及其责任必须由违约方承担。

法律依据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  第二百二十四条  有下列情形之一,以非法占有为目的,在签订、履行合同过程中,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,数额较大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;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,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;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,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,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:(一)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;(二)以伪造、变造、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;(三)没有实际履行能力,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,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;(四)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、货款、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;(五)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。

版权声明:
作者:少年时光祭
链接:https://www.law00.com/p/3877.html
来源:合同事务
本文由本站用户发布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内容仅供参考,阅读前请先查看【免责声明】考试集网系信息发布平台,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删除,若此文章存在违规行为,您可以点击 “举报”


登录 后发表评论
1条评论
不坠青云
1楼 · 2024-04-06 15:57:54

如果对行政机关的罚款、吊销执照、行政拘留等行为不服,可申请行政复议。